close
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黃帝時代即有「寒食節」,相傳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周禮記載的「司炬氏」就是負責在仲春,用木鐸警告民眾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以免發生火災,後來為徹底防範火災,演變為禁火一個月,這期間三餐食物都為乾糧冷食,故稱為「寒食節」。
到了唐代發現民眾吃寒食,長達一個月不能生火,不僅對百姓生活有影響,也有損身體健康,於是便縮短為三天,所以又叫「三日節」或「古清明」。「寒食節」是在冬至後第一百零四天至一百零六天,早上要拜公媽,再到墳上祭祖,這一天是為「死」人而祭,所以又稱為「死節」。
到了宋朝認為「寒食節」禁火三天時間太長,且宋朝廷不再強調,禁火的習俗也就日漸廢除,「寒食節」逐漸為「清明節」所取代了。
清明節這天要祭祖,大家都知道,是要慎終追遠。感謝祖先。
但是,要吃潤餅是因為介之推的關係,
皇帝要他去當官,但是因為他還有老母親,於是他們就躲到山上去,
皇帝不死心,下令放火燒山,
發現燒死的他們母子倆,
於是,皇帝留著眼淚說:以後就定這天三月三日為寒食節,
大家都不准用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