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小節 「腸」保健康
(Embedded image moved to file: pic27892.jpg)文/丁彥伶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張世昌
台灣知名導演楊德昌去年突然驟逝,影藝圈許多人才知道他罹患結腸癌辭世,而歌手
楊烈,則是在戲 劇演出中找到影藝生涯第二春時,也意外爆出罹患大腸癌而開
刀,大腸直腸癌已經連續多年佔上台灣人前五大致死癌症之列,而它的發生率也有愈
來愈高的趨勢。除 了癌變以外,許多腸道疾病更是擾人,我們每天都要
吃、喝、拉、撒,腸道也無時無刻不在工作,到底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腸道,才不會辜
負它的貢獻呢?
●預防大腸癌:所有的排便習慣改變都要警覺
眾所皆知,高雄縣長楊秋興在多年前因大腸癌住院切除,至今他的健康狀況良好,原
因不是他很幸運,而是他有接受定期的健康檢查,因此在早期時就發現大腸癌而及
時治療,另一位台灣知名導演柯一正的大腸癌也順利開刀切除,據他表示,他其實全
無症狀,也是因為進行健康檢查發現,但已經是第三期,所以趕快接受治療而保住
一命。
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張世昌表示,很多人發現罹患大腸癌後,都會說:我
從來沒有拉肚子、便秘、血便或是腸絞痛等徵狀,怎麼可能會得大腸癌?
其實我們的大腸直腸大約一百二十公分左右,右側大腸、左側大腸及直腸若發生病
變,其症狀不一定相同,而有些甚至完全沒有症狀,所以不能單從是否曾經腹瀉、
便秘或是有沒有疼痛感來做判斷,只要是排便有任何的改變;不管是糞便形狀、粗細
及顏色改變,或是原來常便秘卻變得常拉水瀉等等,就要提高警覺,如果加上有大
腸癌家族史,一般建議四十歲以上就應該進行大腸鏡檢查,確保大腸沒有病變。
(Embedded image moved to file: pic24389.jpg)● 不同腸道的病變有不同症狀
為什麼有些人的大腸病變有感覺,有些人卻毫無知覺?我們的小腸約有六.五公
尺,而大腸則有一.二公尺,食物從胃消化後,到小腸進行吸收,剩下的稀糊狀食渣
要到大腸把水份吸收後再排出,而這些食渣首先進入的是右側大腸,張世昌表示,右
側的大腸口徑比較粗,而且剛進到大腸的食渣較為液態狀,如果右側大腸發生病
變,較少發現阻塞的症狀,除非是病變已經很大了,而較常以貧血來表現症狀。
至於左側的大腸則包括降結腸及乙狀結腸的部位,在這段大腸中,因為食渣已經經過
大腸的吸水而漸漸固態化,在這部位的腸道比較細,而糞便也已經成形,所以在這
段的大腸病變比較會有阻塞、便秘症狀。
而到了接近肛門的直腸如果發生病變,引起的症狀也不一樣,通常這裡的病變會有
「裡急後重」的情況,也就是老覺得大便解不乾淨想上廁所,蹲了廁所卻解不出
來,有時也會因為接近肛門的病變,常會有解血便的情況發生,而被誤認為痔瘡出
血。
所幸比較沒有症狀的右側大腸發生病變的機率,相對於會引起症狀的左側大腸來得
低,約有七成五以上的大腸癌發生在左側,但民眾對任何排便的改變都要提高警
覺。
(Embedded image moved to file: pic05075.jpg)●從便便看健康
也因此,便便和大腸的健康息息相關,俗話說「千金難買回頭看」,雖然原意是用在
提醒人要鑑往知來,不過用在觀察自己的便便來說,也一樣深具意義,一般人都不
好意思在重視的人還在的時候去上大號,認為排便這種帶著臭味的「骯髒事」會丟人
現眼,如果迫不得已不是在家上了大號,就會迫不及待地邊「撇」邊沖水,喪失了
自我觀察便便知健康的機會。
便便真的能看出健康?
不要懷疑,觀察便便的形狀和顏色,在小兒科就是很重要的根據,許多腸道閉鎖的小
朋友病症會被發現,都是因為便便的顏色太白了,因此小兒科還有建立便便色
卡,提供媽媽們為寶貝們的健康把關。
便便的組成
我們的便便組成,有四分之三是水分,另外的四分之一固體狀物裡面,有三分之一是
由沒有消化的粗食物殘留物和膽紅素的色素粒,以及大腸壁脫落的上皮細胞等
等,還有三成是腸道死掉的細菌,以及一至二成的脂肪,和一到二成的無機物,以及
少量的蛋白質。
由於糞便除了是我們吃進的食物殘渣外,還混合了從食道、胃、小腸到大腸等各消化
道分泌出來的消化液及分泌物混合,因此從便便中夾帶的附加物檢查中,就可以分
析出消化道的那些部位可能產生病便,因此每年進行便便的檢查相當重要。
便便的顏色
食物的消化過程除了由腸道進行外,半消化的食物進到小腸時,還需要有胰臟分泌消
化液膽汁等做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後續消化動作,同時,脾臟也會參與食
物的消化,以維持人體血液的平衡,所以我們的便便中還含有膽紅素、糞膽素和尿膽
素的顏色,因此,張世昌說,正常的糞便顏色應帶有金黃色到淡褐色,如果便便的
顏色太深或太淡,都可能代表身體健康出了狀況。
便便呈灰白色
如果是嬰兒,醫師會說這是膽道閉鎖,但能夠長大成人的我們當然不可能是膽道閉鎖
的問題,但因為灰白便表示是因為膽汁沒有進到消化道裡來輔助消化食物,所以膽
汁中的膽紅素就無法使便便呈現健康的金黃色,因此很可能是因為發生膽道結石,或
是膽道有腫瘤等原因,造成膽阻塞,要趕緊就醫。
膽管阻塞通常會有腸胃不適症狀,如果沒有不適症狀,只有偶爾便灰白便,那就要自
我檢測是不是肉食主義者,由於食物中脂肪含量太高,胰臟無法及時負荷消化作
用,應該要減少肉類,增加蔬果攝取。
便便浮油
便便上面浮著一層油,首先要了解是否正在治療肥胖,減肥藥中的羅氏鮮會讓食物中
三分之一的油脂不被吸收而排洩出來,或者是飲食中吃了有油魚等人體無法吸收的
蠟質脂肪,也有人可能是前一天吃了太多麻辣鍋中的辣油,因為腸胃不適來不及消化
就腹瀉,可能會夾雜在便便中解出來。
如果都沒有這些問題,就要注意可能是胰臟有問題,以致分泌的脂肪消化酵素不
足,食物中的脂肪消化不完全。
深黑色便
解出深黑色便時,也要先檢討一下食物中是否吃進太多深色食物;例如海帶芽、豬
血、鴨血,通常吃海帶芽時會沒有仔細咀嚼,由於它帶有膠質纖維,很容易沒有消
化完全就快速通過腸道,而豬血、鴨血也很容易使糞便顏色加深,而現在的糞便檢測
利用免疫法可以只對人血發生感應,就可以避免將豬血、鴨血便,誤做血便了。如
果都沒有這些問題,深色黑便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狀,最好留意是否有腸胃潰瘍
問題。
大便潛血
如果便便的顏色呈暗褐色,可能是大腸病變的現象,但是多半的大腸癌血便,通常肉
眼不一定看的出來,而是有陽性潛血反應,因此成年人最好每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
檢測。
紅色血便
大部份的紅色血便是因為痔瘡或是肛裂,因為傷處愈接近肛門口,滲加便便上的血才
沒有被快速氧化成暗紅色,不過也有部份靠近肛門口的直腸癌,也會因為排便時出
血,因此也不能大意。
黏液便
如果便便上帶有黏黏如鼻涕的附加物,這表示大腸黏膜被破壞而脫落,要小心可能是
大腸炎,有些可能是免疫問題引起,若帶有血絲,要慎防沙門氏菌等細菌感染引
起,嚴重可能腸穿孔。
水樣便
水樣便通常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像輪狀病毒等引起的感染等。
浮便
如果不是因為吃很多纖維,就要小心可能是因為膽汁的消化不佳,造成糞便
輕、浮,造成浮便。
大便惡臭
排便很臭一般是因為食物中含有太多蛋白質的含氮食物,加上腸道細菌分解,自然會
產生如屁味般硫化物及甲烷的惡臭,但如果便便中夾雜著腥臭味及水黏狀,若非前
一天吃太多海菜類食物,就要留意食物中毒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或寄生蟲感染。
顆粒便
如果解便時是顆粒狀,一來可能是便秘,或水分攝取得不夠,如果伴隨著腹痛、發燒
或偶爾腹瀉,則要留意可能是大腸憩室炎。
皮膚病變
少數大腸癌會併發皮膚症狀,最常見的是嘴唇上有很多咖啡色斑點,這是PJ症候群
(Peutz-Jeghers Syndrome),主要症狀是黏膜易生息肉,不只是大腸,上消化道也可
能發生,若家族曾有人患有大腸癌或胃癌,自己又合併有血便,就應該趕快進行內視
鏡 檢查。另外像科隆氏症引起的潰瘍性結腸炎除了引起血便、慢性腹瀉外,也可能
出現皮膚病變杵狀指和關節炎
(Embedded image moved to file: pic10712.jpg)●腸道保健康
腸道為什麼會出問題?絕大部份是因為生活上的問題,以大腸癌來說,世界各國的研
究發現,大腸癌的發生和人種的關係不大,通常是因為生活習慣改變引起;以華人
來說,移民到美國的華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就比台灣或香港的人高出四倍,不只是愛
吃紅肉或燒烤類食物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嗜吃澱粉及高糖精緻食物的危
險,也比一般人高出四0%到七0%。
護腸第一招:高纖低脂
張世昌表示,保護腸道沒有撇步,高纖低脂是基本功,因為研究已經知道高油脂的食
物和大腸癌息息相關,減少脂肪的攝取就是護腸最簡單可以遵守的。而纖維可以刺
激腸胃蠕動,讓排便更順暢,也減少帶著廢物的便便在身體停留的時間。
張世昌說,現在大家都在搶購可以幫助腸道清潔的「益生菌保健食品」,其實要增加
腸道有益細菌,只要多吃蔬菜水果,加上一天一到兩杯的優酪乳,就能有效提高可
以幫腸道分解廢物的益生菌繁殖。
一般建議民眾一天要吃二十五到三十克的纖維量才夠,但台灣民眾每天吃的纖維量平
均只有十到十五克,因此並不夠。通常如果遇到有排便不順的患者,張世昌說,他
通常會建議患者先多吃一盤青菜,以空心菜來說,一盤空心菜約含有七克纖維素,只
要再補充足夠的水份,排便問題,和腸道好菌培養的問題,就可能會獲得改善了。
護腸第二招:補充足量維他命
多吃蔬菜不但可以增加纖維素幫助排便,蔬果中含的抗氧化物和微生素、微量元素等
等,都可以幫助去除腸道有害物,維持腸道健康。
鈣和硒
張世昌表示,有研究發現,鈣和硒有助於減少大腸息肉的發生,可能是因為鈣可以結
合膽酸及脂肪,避免刺激大腸黏膜,如有過大腸直腸息肉患者,可以每天補充鈣質
和硒,有助於減少息肉的再生率。
維他命
研究也發現,維他命D、E、葉酸等維他命可以降低大腸癌發生率,而ω3脂肪酸
等,也可以減少大腸息肉的發生。
藥物服用
也有研究顯示阿司匹靈對減少大腸息肉的發生有幫助,但因為阿司匹靈具有抗血液凝
結作用,服用前一定要先請教醫師。
護腸第三招:運動
現代人生活行動方式,大部份都是靜態的,交通和生活的便捷,讓人運動的機會減
少,很多人吃完飯就坐著工作、休息,如果飲食缺少纖維,腸胃蠕動不佳,少了運
動輔助,腸胃蠕動更不好。張世昌建議民眾多走動,容易便秘的人多做仰臥起坐可以
幫助腸道蠕動。而最新的研究報告也發現,每星期只要步行兩小時,罹患大腸癌的
風險就可以降低三成,能幫助排便、減肥又能防癌,何樂而不為?
(Embedded image moved to file: pic02600.jp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