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的詞,但是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終於懂了! 」

我有自律神經失調嗎?該做檢查嗎?

「自律神經失調」這概念現在已深入人心,醫師、媒體、病患都常講到。接下來,我會以教科書或學術期刊的內容為基礎,整理一系列相關文章,讓大家對「自律神經失調」能有更清楚的認識。

為什麼我們要說「自律神經失調」?

導入「自律神經失調」的概念,能協助病人更容易瞭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長期壓力會讓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不斷分泌,如果壓力沒有排解,就會導致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失調」、「自律神經管轄範圍包含全身器官以及汗腺、血管、肌肉,所以你會覺得全身不舒服,但去大醫院檢查不出來」,簡單易懂,同時還能讓病人注意到許多問題來自於「壓力」,從而積極地調整生活方式,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自律神經失調」類似更通俗的「腦神經衰弱」,讓排斥精神疾病的民眾更容易接受,也跟病人自己的生活與就醫經驗吻合。而上述概念也都經過許多研究證實,有科學根據。只是醫學上的正式說法(如HPA Axis,以後會再介紹)民眾不易瞭解,轉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概念,會讓醫病之間更容易溝通。

但,「自律神經失調」能測量嗎?

有了「自律神經失調」的概念,自然就會有人想藉由客觀儀器測量。但,當許多病人發現他們的「自律神經失調」看過心臟科、腸胃科、腦神經科都檢查不出問題時,還會有什麼神奇的儀器能檢查出來嗎?

上網搜尋「自律神經失調」,你可以找到許多關於「自律神經檢測儀」的網頁,但這些儀器其實是在測量「心率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而「心率變異」經過學術研究證實主要的臨床用途,是在評估心肌梗塞的復原狀況。我到國外大型、給專業醫療人員看的醫療新聞網站查詢,「心率變異」引起專業人員注意的除心血管問題外,還可偵測糖尿病與某些發炎狀況。「心率變異」與精神科、腦神經科問題的關連,在專業領域還沒有引起廣泛重視。

什麼是心率變異呢?意思就是說,假設你心跳一分鐘72下,你的心臟平均0.83秒跳一下。但不會有人剛剛好都是0.83秒跳一下,有時會跳慢一點,有時會跳快一點。這心跳間隔跟平均值的差異經換算後,就是「心率變異」。提出這理論的學者認為,「心率變異」越小,就表示心臟的自律神經活性失衡。

「心率變異」能否代表心臟的自律神經活性,學術界並沒有定論。心臟的自律神經活性,是否跟身體其他問題有關,相關研究並不多。現在可確認的是,「心率變異」和心肌梗塞與心衰竭的預後有關,也可以偵測糖尿病引起的自律神經病變,已獲得許多論文證實,說明「心率變異」的測量方式雖有爭議,但還是值得繼續研究、發展臨床應用模式。

「自律神經檢測」有意義嗎?

做「自律神經檢測」有什麼意義呢?畢竟,這還是一項客觀的「參考」。「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在各專科往往檢查不出問題,「心率變異」是目前最能量化、也最容易施測的檢查項目。就如同精神科醫師在問診時會盡量蒐集各種資料,瞭解病人的生長過程、家庭背景,「自律神經檢測」的客觀數據,對醫師判斷病情與藥物或許會有幫助。如果醫師能夠以科學、客觀的角度來為病人測量「心率變異」,未來可能還會陸續發現其他新的用途。

「自律神經檢測」至少可用來評估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心率變異」已證實與某些疾病有關,測量「心率變異」沒有侵入性,不需抽血,如果檢查結果不佳,也可提醒病人多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態。

「自律神經失調」是「果」,不要當病因來治療

許多人朗朗上口「自律神經失調」,但身為專業人員,我們應該要治療病因,而不是治療「自律神經失調」。心肌梗塞也會「自律神經失調」,但我們應該治療心肌梗塞,而不是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研究證實,連續失眠五天,「心率變異」的數據就會變差。也就是,你只要最近有一點不對勁,去做「自律神經檢測」,就會跑出異常數據。當然,承受長期壓力的人也會「自律神經失調」,受到幻覺干擾的人也會「自律神經失調」,家庭失和、先生外遇的人也常會「自律神經失調」,以現代人高壓力的工作方式、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許多人測量「心率變異」後,都會跑出「自律神經失調」的結果。

但,自律神經失調,就要吃「自律神經失調的藥」嗎?事實上,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的藥」這回事。如果你失眠了,就應該處理失眠的問題。如果你得到憂鬱症,就應該治療憂鬱症。如果你壓力大,應該要排解壓力。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習慣、良好的生活常規,才是處理「自律神經失調」最好的方法。如果你的問題已經嚴重到靠自己無法調理,你可能需要服藥讓自己穩定下來,但不管你有沒有做「自律神經檢測」,醫師開給你的藥一樣是抗憂鬱藥、抗焦慮藥、安眠藥或營養品。服藥改善病情後,請記得,運動、排除壓力、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的生活常規,才讓能你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保持平衡。

附註: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我會這麼跟病人說:如果你有長期的壓力,導致常出現頭痛、頭暈、肩頸酸痛、頭皮發麻、手麻腳麻、胸悶、心悸、手抖、噁心想吐、喘不過氣等症狀,但又檢查不出問題,可能就是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正式的醫學名稱,但可以幫助病人瞭解這些問題可能是長期壓力造成,減少頭痛醫頭、過度服藥、依賴止痛藥的行為。(本文出自作者的自律神經失調專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飛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